网站支持IPv6
手机版
无障碍
智能机器人

代码编织素养梦 项目赋能新课堂——茂名市局直属初中信息科技校际联动教研在茂名市启源中学成功举办

来源:茂名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5-05-08 11:34:06

  为进一步深化信息科技课程改革,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新路径,4月30日,市直初中信息科技校际联动教研活动在我校圆满举行。会议由茂名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教研员黎珍老师主持。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互动研讨等形式,聚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核心素养培养,为信息科技教师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一、课例展示:技术赋能与素养培育的生动实践

  许理颖老师在课例《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网页美化方法多》中,以非遗扎染社团作品为创意支点,通过类比扎染由白布蜕变为艺术品的过程,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我们应该对网页进行美化”。整堂课遵循科学探究的脉络,从观察网页美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实践论证的完整思维训练,逐步解锁HTML语言的结构之美,充分体现了信息科技学科的逻辑严谨性。通过分析HTML美化的局限性,许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CSS样式的进阶奥秘,彰显了“做中学、创中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许老师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实现网页美化,并引导学生辨证地认识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之间的关系。

  彭锦娥老师的课《互联方略——展厅链通世界》聚焦学科融合创新,让学生化身“校园数字策展人”,以打造学校学科特色活动云展厅为项目情景,带领学生用代码编织学科记忆。课堂上,彭老师通过清晰有效的问题链,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探讨超链接的奥秘,借助动态体验主页与子网页的跳转交互,将物理“水火箭”、生物“花世界”等碎片化成果转化为立体云展厅。学生自主搭建局域网服务器,实现作品的跨时空共享,并在数字伦理探讨中树立起信息责任感。整节课搭建了丰富的学习脚手架,既锤炼了学生的编程思维,又点燃了创新表达的热情,生动诠释了“做中学、创中悟”的教育理念。

  二、研讨交流:聚焦新课标的教学智慧碰撞

  听课教师们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四个方面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交流,他们对这两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大单元教学需强化项目链衔接,构建环环相扣的问题生态,将整个单元项目真正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增设学生作品交互展评环节,形成"创作-展示-反馈-迭代"的成长闭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茂名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教研员黎珍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活动主题聚焦,围绕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为教师们明确了教学方向。她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采用真实情境作为导入,设计清晰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单向灌输式的指令。学生的学习内容应与教学指南相结合,设计恰当的探究任务,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强调“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评价的设计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以强化教学与评价的整合性。

  三、专业引领:信息科技教学的未来展望

  黎珍老师指出,在新课标实施的关键时期,信息科技教学正处于探索创新的重要阶段。她鼓励市直初中教师:一是持续积累项目化教学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教学成果;二是加强校际协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做到学以致用;三是深入研读教学指南,精准把握学科教学方向。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信息科技与传统文化、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更通过深度研讨为新课标落地提供了实施路径。我校信息科技教研组将继续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在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1

2

5

6

3

4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1064213号 网站标识码:4409000063 粤公网安备 44090202000363号

主办单位:茂名市教育局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官山五路6号大院 办公室:0668-2278004

教育投诉电话:0668-2273467 网上投诉渠道:进入“粤省事”—搜索“茂名12345”—点击“12345服务”—填写诉求提交